2015年7月14日星期二

消极与自知




最近,新闻主播、报章编辑、社交媒体上的网民都很忙。忙着追踪第一手消息、哪儿有风声往哪儿跑,拼了命似的为大众挖独家、锲而不舍的给人民爆料。人们对政治时事阴谋的嗅觉渐渐有了朝人类最忠实朋友基因方向迈进的迹象。

说真的,我不知道谁对谁错,也并不觉得如今的我能有足够的理解、足够的证据、足够的立场去对任何一方置评。我只是静静的听、静静的看,跟进事情发展,学着明白如何从不同角度去诠释事情。就像我曾经的经济学讲师教我的,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种迹象,只要你愿意,你都能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看去推测致使它发生的原因、还有它可能造成的后果。

可是,我们必须谨记,可以猜测、可以天马行空,可是不要轻易把自己的猜测当预言般说出口。因为你无法想像你无心的一句话,是不是会因为蝴蝶效应而产生让人心寒的结果。一石翻起千层浪。这就是为什么消费者信心指数,能成为监测经济周期变化不可缺少的依据。人的心态影响他或她对人对事的信心,而信心影响了他或她处事的手法与抉择,而我们预测不了这些决定,更无法算出因这些决定而造成的变数对事情的影响。也许你会说,若是自己一句话便能引起共鸣、引起疯传,那不正正代表了大部份的人都如此觉得吗?

是。没人能否认你的文字、你的话语让人感同身受了。
只是,你呢?你又是如何确定,你所相信的便是真相?

刚跟滴儿争论了近来网路上挺红的短片。一个马来女生向副首相申述大学毕业生“艰难”的生活。我向来认为,人类其实很渺小,与大环境、大自然相比,太渺小。我们真的不能奢望身处的环境,身处的世界,会为自己改变。反之,适者生存。我们只能不断的改变自己,拼命的想办法,让自己能过得好一些、再好一些。世界很大、大自然的力量不是我们能抗衡的,可是,我们可以想办法,想如何能与之共存,进而利用有限的资源、寻找有利于自己的资源,让自己过得好一些。

而滴儿看到的,倒是深藏在年轻人心声里的问题。教育体制的问题,让大学毕业生缺乏能与雇主谈判的竞争能力与筹码;通货膨胀的问题,导致上至老板、下至员工都无法对现有的赚幅与薪金满意;薪金与培训的问题,什么时候起雇主不再愿意把时间和金钱投资在大学毕业的新鲜人身上了?人才外流已然成了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吗?桩桩件件的大事记,真要追究到底的话,你和我,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能做什么?所以,我唯有消极的想,我只能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控制范围内的事情。可能,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国家走到现在,越来越吵、越来越乱,吵得我头都痛了;看越多、听越多、心越烦。

也许,与我同一想法的还有很多吧。
毕竟,改变自己,远比改变他人,让他人去改变环境要容易得多,不是吗?

有谁敢说自立更生错了?为自己寻找更好的出路错了?不愿相信依赖任何一方来改变自己的生活错了?现实的社会,还是靠自己比较靠谱啊!除了自己,别人能靠谱吗?

兴许也正是因为这种不信任感,让我们对国家、对社会的要求渐渐的变得越来越低。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就好比,马来西亚国际透明组织公布2013年廉洁指数(CPI),马来西亚在177个国家当中排名第53,比去年排名第54进步一位。总结是: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是全世界唯一一位将廉洁指数纳入他的关键绩效指标的领导人,这是一个极需勇气的行为。

少了要求,少了方向,马来西亚往前进的脚步渐渐的越放越缓了。就好比马来西亚比越南、柬埔寨慢了三倍的网速的报告,也只堪堪被总结为:一個国家的网络速度有异于当地的城市或郊外地区、人口密度、经济结构等等。人口密度低、经济结构缺乏竞争力的国家可能不需要高速的网络速度。

仿佛一拳打进了棉花里,太极拳最高的境界啊~
连反击都省了。

那你能告诉我吗?
告诉与大多大马人同样陷入了迷茫、失去了目标的我,
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还能做什么?

1 条评论:

  1. 还是那句,你又是如何确定,你所相信的便是真相?

    虽然与你同样想法的还有很多,可是不同想法的也很多。对一些人来说,大自然的力量既然无法改变,那就让大自然改变自己,适者生存是这样的道理吧,所谓让自己过得好一点容易一点。这是生存法则,似变色龙。为了生存。

    这个‘好一点’的定义也不是每个人一样,拿希望改变现状的人来说,好一点可以包括想办法改变恶劣的情况,一劳永逸。只是这种改变需要很大的勇气,信念,还有决心。这份决心和潜能,不到逼不得以甚至危害自身性命的时候,通常都被埋起来。

    现在这种情况,大多数人问,我们还能做什么,是因为相信并坚信自己不能做些什么,也可以说是在等其他人做些什么。当一个人有信心决心有目标的时候,这种情况也许会不一样。

    问题是,我们有多少个孙中山,谁会愿意做下个孙中山,而自己又愿不愿意当下个孙中山

    回复删除